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慈溪飞地模式引省发改委、科技厅持续关注

在长三角一体化再一次成为热点的同时,飞地经济模式因其在区域协调发展中起到的连接协同作用以及与区域一体化高度匹配的特性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在长三角地区,各类飞地正在以不同的形式为各地的更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慈溪飞地模式引省发改委、科技厅持续关注


和诸多快速发展的新生事物一样,飞地模式虽说有国家层面和地区层面的政策引导和鼓励,但一直以来都缺少专门的、具体的、详尽的政策定义飞地模式,不同于孵化器和众创空间,飞地模式仍处于一种相对野蛮的生长状态中,不理解和不相信的声音依然不少。


浙江是被寄予厚望的打造“重要窗口”的先锋,在多个领域中都走在前列,飞地模式也不例外。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慈溪飞地模式引省发改委、科技厅持续关注


7月,浙江省发改委、科技厅携手相关领域高校专家一同对“飞到”上海的浙江“飞地”进行调研,走访调研了包括慈溪上海飞地、嘉善国际创新中心、温州嘉定科创园等在内的多个飞地。在慈溪上海飞地调研时,调研组省发改委长三角处处长黄鸿鸿对慈溪上海飞地“有核无界”的运营服务模式赞赏有加,并高度认同慈溪上海飞地服务企业、服务人才、服务政府的理念,并约定尽快再次约谈,深入探讨慈溪特色飞地模式。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慈溪飞地模式引省发改委、科技厅持续关注


8月,浙江省发改委、科技厅带队来到浙大网新杭州总部再次对飞地模式作专程调研,就省级层面建设飞地的方略及导入“飞地服务中心”概念等议题持续交流、研判,并就飞地模式如何更进一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作进一步探讨。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慈溪飞地模式引省发改委、科技厅持续关注


黄鸿鸿处长认为,飞地模式将是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的一个亮点。当前,浙江省众多地级市、县级市已经在上海设立了飞地项目,但很难实现统一管理。如果未来从省级层面来牵头设立“飞地”的话,可以加快实现一体化进程,达到有序引导和有效发展,实现效益最大化。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慈溪飞地模式引省发改委、科技厅持续关注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的院长曾刚教授认为:城市协同发展是实现长三角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目标的重要途经之一。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中,上海呈现“龙头”地位,城市之间差异明显、核心—边缘结构特征鲜明、不同领域关系复杂等特点。为了提升长三角区域城市间协调发展的能力,应该重点构建协同新网络、发展双向“飞地模式”、重视多领域协同互动,推动和实现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目标。慈溪飞地模式中,所体现的服务特点和在实践中摸索的人才、企业双向流动的特点,是对双向飞地的最好实践和佐证。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慈溪飞地模式引省发改委、科技厅持续关注


飞地的建设不仅有利于促进各地优势互补,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率,而且还有利于提升科技合作水平,推动“发展共同体”建设。曾教授建议,为了促进长三角地区中,上海和边缘城市的协同发展,克服“核心-边缘“机构带来的弊端,应该借鉴新加坡政府”区域项目计划2000“的经验,复制、裕廊工业园设计理念与组织方式。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慈溪飞地模式引省发改委、科技厅持续关注


浙大网新浙江飞地科技总经理郭普认为,由省政府牵头往长三角地区核心城市建设飞地服务中心,可以有效地将各地的飞地资源统筹整合,相互之间互惠互利形成合力,可以最大程度地为浙江省产业协调发展助力。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慈溪飞地模式引省发改委、科技厅持续关注





关注飞地在线,聚焦飞地经济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慈溪飞地模式引省发改委、科技厅持续关注